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過度付出的愛》心得

圖片
《過度付出的愛》與我之前所讀的《愛,上了癮》內容頗為相似,描述許多個案為另一半做了諸多努力,卻得不到對方的關心與疼愛,而自己又不斷的為對方找藉口,或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具吸引力,另一半才不願為他改變。然而,當這樣過度付出的人終於遇到真心對他們好的對象時,反而覺得沒有火花,不喜歡這樣的感情,並且想逃離安穩的相處模式。 書中多以女性的觀點與立場來敘述過度付出的心態和作為,寫出女性是多麼的犧牲與容忍來成全家庭,而男人卻只渴望自由、專心於自己的興趣與朋友,不想被她們所束縛。看書的過程中其實覺得很疲乏,雖然是好幾個不同人的故事,卻好像同一個女人的十段戀情,男主角換人演而已,而演出的是不同種類的渣男。每看完一個故事都覺得太誇張,到底何必這樣為難自己、為難感情,一再重複著不愉快的相處模式,就算分手了、離婚了,卻又再找一個相同等級爛的男人。 即便如此,書中還是提到許多案主童年的經歷,提供讀者思索,是怎麼樣的成長背景促使人們成為過度付出者。閱讀的過程中雖然我比較沒辦法去感同身受當事人的處境,卻能較為理解造成他們行為背後的成因。透過理解,才能減少對他們的負面感受,不情緒化的覺得過度付出的人是自作自受。 而解決這過度付出的症狀需要付出長時間的練習與努力。首先,要讓別人真正認識、了解我們,克服被拒絕的恐懼;其次,當情緒的界線開始模糊,而我們不再受到保護時,學會不要過於驚慌,並且穩定心靈。對於性愛,多告訴對方真實的感受,減少像是在表演的方式滿足對方,卸下武裝,也需要在情緒及靈性上全然敞開,無所遮掩。 就像大部分的問題一樣,知易行難。許多過度付出者都知道自己為對方做的太多了,而這樣不對等的感情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卻仍執著的用相同的方式愛人。書末提到害怕改變、不敢拋下舊我和習以為常的一切,正是我們無法蛻變的元凶。使我們裹足不前的並非是痛苦,因為過度付出即是最深的苦痛,真正使人們無法向前的,是對於未知的恐懼。因此,作者建議找一群相同情況的人結伴而行,加入支持性團體,彼此分享相似的經驗,或者有努力過後的人能引領我們一些方向,一方面有同伴能讓自己不那麼孤單,另一方面又能汲取各方的經驗,使自己慢慢成長。 就我所知,台灣的支持性團體並不如美洲盛行,若生活周遭有這樣的團體能夠參與當然是最好,但若沒有,也難以靠自己的力量成立支持性團體,則可透過閱讀相關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

圖片
前陣子閒得發慌的時候,會開始思索許多原來幾乎不關心的事,或許是知道自己快畢業,已經到了要出社會該獨立生活的年紀,不能再過於依賴父母了。這時,才想起,長大的同時,父母也逐漸在變老,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容易疲倦、勞累。這些問題一方面使我極度擔心,另一方面讓我覺得自己需肩負起一些責任,無論是周末回家陪伴或是做些實質上的幫忙,都會讓我好過一點。 因為開始體認自己不斷成長而父母卻持續衰老的事實,在查閱書籍時便對這本書產生好奇,希望能透過書中的內容緩解內心的不安,也能更深入的知道如何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而不尷尬,並且藉由前輩的經驗與知識來幫助自己以正向的心態去接納這樣的過程。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因為作者訴說的是他與年邁失智父親的對話、相處,和我跟我的父母還有些差距。而爺爺奶奶即便上了年紀卻都還頭腦清晰,所以不能完全的感同身受。直到讀至〈親口告訴父母,活著就有價值〉時,我才有較深刻的體會,書中提到有一部份的人,雖然不見得認同生產才具價值,但一旦離開工作崗位,還是覺得自己頓失價值,生活不如意。所以,老人會藉由抱怨來逼迫周遭的人肯定自己,有些人則會溺愛孫子孫女。 這令我想起奶奶似乎即是如此,總與我們抱怨過世的長輩多難伺候,嫁進這個家多麼辛苦,不斷告訴我們她為了這個家付出多少,我卻因為聽太多遍相同的故事而顯得敷衍與些微的不耐煩,從沒真誠的肯定過她的努力。我想,或許老年人的自我價值感隨著年紀的衰老難以從工作或是人際中得到,因而轉向尋求家人們的認同,希望透過別人知道自己的價值,才會有抱怨行為的產生。 書中寫到「父母製造麻煩是為了吸引子女注意,並確保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只要讓父母相信自己有價值,便不會如此了」。透過這本書,我能夠較了解長輩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以知道要如何做才能增加他們的自我價值感。直接性的肯定、多留意他們對我們的貢獻並感謝,都是讓他們能夠安心與滿足的方式。在之後的談話中,或許就會少了很多為了填補自我價值感的抱怨。 更後期的照顧中,或許長輩的行動力、記憶力都會逐漸下滑。當他們無法再靠自己生活而需他人輔助照顧起居時,除了多感謝、肯定他們的付出外,也一定要告訴他們,即便他們只是活著,就是對家庭有貢獻了。這樣的狀態下,長輩無需做出令人不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