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同理心》心得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同理心的認知是絕對正向、良善的人格特質。或許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小時候如果我們做錯了什麼事,或表現出不當的行為時,爸媽都會為我們上一堂同理心的教育課,內容通常會講到:「如果別人這樣對你,你會有什麼感覺?」。這樣站在他人立場、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的行為模式,便扎根於我們心底,使我們變得圓滑、願意退讓,也漸漸讓我認為同理心是作為一個善良的人需具備的特質。
而此書提出了幾項不同論點,敘述同理心並非如此神聖且美好,且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甚至一個民族的偏見。因為它具有「聚光燈效應」,使我們較願意同理那些與我們親近、相似,或是形象較脆弱、悲慘的對象。對於陌生、相異的人事物,我們的同理心就會自動將他們排除在關心範圍之外,更可能窄化及扭曲了該有的道德判斷。
經過思考後,我以自己過去的想法為例,來描述這個概念。因為知道台灣處境與香港類似的關係,對時事與政治漠不關心的我,開始關注與同情香港當前的狀態。閱讀無數新聞、社群網站、臉書資訊,試圖理解爆發衝突與抗爭的原因。同時,我也看到了手無寸鐵的母親受催淚彈射擊、民眾遭到無差別攻擊,以及記者被捕的圖片與文字敘述。看完後,伴隨而來的是難過、不捨,以及憤怒與無能為力,腦海中不免跑出憎惡港警與中國政府的想法,甚至希望那些抗爭者可以打贏港警。這時的同理心帶有偏見,使我蒙蔽了自己的視野,忽略了警察也是人,也有他們的家庭,並且只是在執行他們的工作。而我,卻只將聚光燈聚焦於那些我認為受到迫害的人身上,並對另一方產生強烈的敵意。
作者建議我們,若要避免同理心帶來的負面效果,我們應該以「理解」和「關懷」來取代同理心,不需要要求自己或別人,去複製他人的感受,因為這些感受若是過於強烈,會遮蔽我們判斷是非的理性。
同理心不該只是一種感性的情緒,亦要有理性的思考。我認為作者想強調的並不是擁有同理心的缺點,而是想提醒讀者,濫用同理心所造成的問題,會局限我們的視野。在產生同理心時,也要保有理性與客觀的角度,思考事件的各個面向,看見聚光燈外的那些黑暗之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刺蝟的願望》心得

《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心得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心得